知識面
今天上課的主題是非反應式研究(nonreactive research),主要如下:
一、何謂非反應式研究?
亦稱「非介入性研究」、「非介入性測量」、「非侵擾性測量」,是研究者不介入被研究者的互動或行為的資料蒐集及測量的方法,所以被研究者並不知道自己被研究。
二、內容分析
是分析文本內容,作系統化和客觀化的分析,以尋求文件內容背後真正的脈絡與意圖。最早是在大眾傳播使用,講求的是被分析物的表面現象。其結構是以編碼系統在運作,編碼賦予資料內容數字意義,將符號轉成精確客觀、量化的資料,甚至讓電腦懂得蒐集的資料。是質化分析的一種,兼具質化與量化方法,會分析大量的資料,並計算編碼的次數,最後用量化工具分析。
1. 顯性編碼:文本中可見、表面的內容加以編碼,計算一個句子或字在文本中出現幾次。信度高,效度低,例如句中出現炎熱,但炎熱的在不同脈絡下定義不同。
2. 隱性編碼:尋找文本中隱藏暗示的意涵。會自訂一套規則,信度低,效度高,因為每個人的分析有所會不同。
編碼者間的信度:編碼員須了解變項,遵循編碼規則,維持一致性,一致性若低於70%,就不能用了。
三、現有統計資料/次級資料分析
初級資料:研究者直接蒐集調查或實驗蒐集的資料,為原始資料或直接資料。
次級資料:機關或私人蒐集整理後的資料,為現成資料或間接資料。
次級資料分析,是從既存資料中搜尋與研究問題及變項相關的資料,作分析研究以尋求研究問題的解答。
次級資料研究的限制:研究者需求與統計資料有所差異、信度、效度、遺失的資料。
四、非反應式資料的推論及倫理的考量
認知面
今天老師花了一段時間與我們talk,瞭解到現在我們的研究方法學到了什麼,在小組作業中獲得什麼,大家都分享了彼此的想法,其實在這樣小組調查中,可以瞭解到自己有哪邊是不懂得,並針對不懂得再去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,小組討論中,分享彼此間的看法,讓研究方法變得更加活潑生動。
行動面
group investigation 2,我們這組決定要做實驗研究,是關於國小學生課程教學,要開始閱讀文獻,並針對相關內容作比較分析。
感受面
期末報告要開始做了,但是對於題目該如何設定,真的是很難,我想應該要閱讀很多的文獻,從文獻閱讀中去尋找自己的靈感,就像老師說的要問5個why喔!
學術研究與寫作之性質
14 年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